苏州殡仪馆火化仪式注意事项

在苏州进行殡仪馆火化仪式时,家属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苏州殡仪馆火化仪式注意事项

1. 死亡证明的准备

在苏州殡仪馆进行火化仪式时,首先需要取得死亡证明。如果死者在医院死亡,由医院出具死亡证明;如果在家因病死亡,由村委会、居委会或派出所出具死亡证明;如果是非正常原因死亡,由所在单位或公安部门出具死亡或火化证明。这是进行火化仪式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准备工作。

2. 火化手续的办理

火化手续的办理需要携带相关的证明文件,包括死亡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等。在办理火化手续时,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以保障逝者和家属的权益。此外,火化仪式通常包括填写火化证、选购骨灰盒、遗体告别等环节,家属需要根据殡仪馆的要求进行操作。

3. 火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火化过程中,有一些事项需要家属特别注意。首先,火化过程中可能会有专业的整容师为死者进行整容,家属可以请求再现亲人的容颜。其次,家属可以选择是否举行遗体追悼会,如果选择举行,需要提前告知殡仪馆相关事宜。最后,遗体火化后,家属需要领取火化证明,并决定是否将骨灰寄存或直接安葬。

4. 避免违法和违规行为

在进行殡仪馆火化仪式时,家属需要避免违反当地的法律法规。例如,在异地去世人员的丧葬办理中,原则上遗体应当在当地殡仪馆火化,禁止运往外地。除非经过当地民政部门批准,并在当地殡仪馆进行防腐、消毒等处理,且由当地卫检部门出据的《移运证》。

5. 丧葬办理应移风易俗

在苏州进行殡仪馆火化仪式时,家属还需要注意丧葬办理应移风易俗,尽量采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殡葬方式。例如,可以选择树葬、草坪葬等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

以上就是在苏州殡仪馆火化仪式中家属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家属顺利地完成火化仪式,同时也希望能够引导家属采取更加文明和环保的丧葬方式。

苏州殡仪馆遗体接运流程

苏州殡仪馆提供遗体接运服务,以下是根据搜索结果整理的接运流程:

苏州殡仪馆遗体接运流程

1. 死亡证明与火化证

在亲人去世后,家属或单位需要在医院开具死亡证明。特殊情况可以在公安机关或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拿到死亡证明后,家属需要用它去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注销户口。接着,家属会在殡仪馆办理火化证,这个证书是进行遗体火化的重要文件。

2. 联系殡葬单位

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家属需要提前联系当地的殡仪馆,登记逝者的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逝者户口所在地等信息。同时,也需要登记家属的姓名、住址、电话、与逝者的关系等。

3. 遗体接运

联系好殡仪馆后,家属需要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遗体到达殡葬单位后,通常需要进行整容化妆和净身穿衣,以让逝者干净整洁地走完最后一程。

4. 入殓与出殡

接下来是停灵和告别仪式。停灵一般为三天左右,可以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告别仪式,也称为追悼会或悼念仪式,需要与殡仪馆工作人员商议灵堂布置、丧葬用品选择、仪式音乐、相片、花圈挽联等事宜。主持仪式可以由殡葬单位提供,也可以由家属自行安排。

5. 遗体火化

出殡仪式结束后,遗体会被送往殡仪馆进行火化。火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由殡仪馆工作人员负责,家属无需担心。

6. 下葬

火化完成后,如果有提前购买的墓地,就可以进行下葬仪式。如果没有购买墓地,需要将骨灰暂时寄存在殡仪馆或带回家中供奉,待选定墓地后再进行安葬。下葬仪式的流程与出殡仪式大致相同,可以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

以上就是苏州殡仪馆遗体接运的基本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流程可能会因地区和殡仪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在实际情况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家属在办理丧事时,应该仔细核实相关手续和证件,确保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

办理死亡证明的流程

办理死亡证明的流程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办理死亡证明的流程

1. 准备所需材料

在办理死亡证明时,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

– 死者的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护照等

– 死者的户口簿或出生证明

– 死者的医院病历或丧葬记录

– 死者的火化证或骨灰证书

– 死者的亲属关系证明文件,如结婚证、离婚证等

2. 选择办理机构

准备好上述材料后,需要选择正规的办理机构进行办理。可以选择的机构包括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外交部门等。

3. 提交申请并缴纳费用

在选择好办理机构后,需要按照要求提交申请并缴纳相应的费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死亡证明认证所需的费用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办理前最好先了解当地的具体政策和流程。

4. 注意事项

在办理死亡证明认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确保提供的材料真实有效

– 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

–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 及时查询办理进度和结果

5. 死亡证明的签发

根据搜索结果,死亡证明的签发由不同的单位负责。例如,在医院内去世的,按照原程序办理,不需要填报《死亡申报单》;而在家中正常死亡的,则需要去当地的居委会开证明。

6. 死亡证明的公证认证

如果需要将死亡证明用于遗产事宜、房产处理、办理国内销户或另一半办理再婚等,可能需要进行公证认证。具体的公证认证流程可能会因地区和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委托外国当地的国际公证律师对死亡证明属实性进行确认、送往外澳洲交部门进行认证、再进行中驻外国使馆认证等步骤。

以上就是办理死亡证明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顺利办理相关手续。

苏州殡仪馆服务流程

苏州殡仪馆提供的服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苏州殡仪馆服务流程

1. 丧事准备工作

在亲人去世后,家属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文件和手续。首先,家属需要开具死亡证明,因为以后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死亡证明。然后,家属需要用死亡证明去户籍所在派出所注销户口,并且可以在此过程中办理火化证。

2. 联系殡仪馆

在完成上述手续后,家属需要提前联系当地殡仪馆,登记逝者的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逝者户口所在地以及家属的相关信息。

3. 遗体接运

殡仪馆接到通知后,会派遣遗体接运车辆前往指定地点接运遗体。正常死亡人员火化时,家属必须出示合法医疗机构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死亡证明;非正常人员死亡或者无名遗体,则需要出具公安机关的死亡证明。

4. 遗体处理

遗体接运至殡仪馆后,殡仪馆会提供整容化妆、净身穿衣等服务,让逝者干净整洁地走完最后一程。如果需要举行遗体追悼会,家属需要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及相关事宜。

5. 火化仪式

火化仪式是殡仪服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家属需要在殡仪馆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办理火化手续并按照接受的服务项目缴费。遗体火化后,殡葬所会向丧户出具火化证明。

6. 骨灰处理

火化完成后,家属可以选择将骨灰寄存在骨灰堂或者安葬在公墓。如果尚未选择墓地,可以先将骨灰寄存在殡仪馆或者带回家供奉,待墓地选择好后再进行安葬。

7. 墓地选购

如果选择将骨灰安葬在公墓,家属可以得到专业的选墓顾问陪同,选择合适的墓地。一般来说,殡仪馆会提供一条龙服务,从遗体接运到墓地选购,全程为丧户提供咨询服务与协助。

以上就是苏州殡仪馆的一般服务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流程可能会因个人需求和殡仪馆的规定而有所不同。在办理丧事时,建议家属详细咨询殡仪馆工作人员,确保整个过程顺利进行。

苏州殡葬一条龙

苏州殡葬一条龙服务是指一系列完整的殡葬服务,旨在帮助丧户处理逝者的后事,提供从接运遗体到骨灰安放的一站式服务。这种服务通常包括但不限于遗体接运、殡仪馆服务、灵堂布置、丧葬用品销售、骨灰寄存和安葬等各个环节。殡葬一条龙服务可以极大地减轻丧户在亲人离世后的压力,确保整个治丧过程顺利进行。

苏州殡葬一条龙

服务内容

苏州殡葬一条龙服务的内容通常包括:

– 遗体接运:无论是在市内还是外地,都能提供遗体的接运服务。

– 殡仪馆服务:包括遗体冷藏、防腐、整容等处理,以及告别仪式的组织。

– 灵堂布置:为逝者提供庄严肃穆的灵堂环境,包括灵堂用品的租赁和摆放。

– 丧葬用品销售:销售各种寿衣、花圈、骨灰盒等丧葬用品。

– 骨灰寄存和安葬:提供多种方式安置骨灰,如国家骨灰堂寄存、墓地寄存等。

一些殡葬服务提供商还提供额外的服务,如司法鉴定、遗体运送、骨灰接运及安葬、迁坟等。

服务优势

殡葬一条龙服务的优势在于其全面性和专业性。丧户只需与服务提供商联系,就能得到一站式的服务,无需自己奔波劳碌。此外,专业团队会根据家属的要求和情况,量身定制合适的葬礼仪式和流程内容。

服务保障

为了保障服务质量,一些服务提供商提供保障期的服务,并建议和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合同,明确保障实效。此外,丧户在选择服务提供商时,应仔细核实商家的真实资质,避免受到夸张宣传和承诺的影响。

服务费用

关于殡葬一条龙服务的费用,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可能会有不同的报价。一些提供商会根据项目的不同,统一收费,并且费用由家属直接与殡仪馆结算。因此,在选择服务时,丧户应该详细了解各个费用项目,确保费用合理透明。

结论

苏州殡葬一条龙服务为丧户提供了全面、专业的治丧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在选择服务时,丧户应注意选择信誉好、资质齐全的服务提供商,并详细询问各项费用,以确保整个过程顺利进行,并得到合理的费用保障。

寿衣不用斜纹布,寿枕不能过高

寿衣不用斜纹布,寿枕不能过高,汉中勉县传统葬俗——入殓。勉县入殓习俗,讲究比较多,稍有不慎就容易犯忌讳。因此当地人逝者入殓时,需要在年老人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接下来小编给大家盘点一下,汉中勉县入殓葬俗。

其一、饭含:汉中勉县给逝者入殓时,要在其口中塞一小块馍,寓意逝者是吃饱了的鬼而不是饿死鬼。如果逝者因患食道癌去世,还要用一个鸡蛋清把其嘴巴封上,以避臭气。

其二、寿衣材料:死人的寿衣不能是带毛的衣服,诸如羊毛、狗毛及其他动物类皮毛制作的衣服。按当地久俗,逝者穿了带毛的衣服,后辈人不发。还有一种说法,说逝者穿带毛的衣服,来世会转世为带毛的动物。

其三、逝者不能穿斜纹布料的衣服,如果寿衣为斜纹衣服,往往预示着后辈人会走上邪路。

其四、逝者不能穿缎子衣服,因“缎子”与“断子”谐音,引申为断子绝孙的意思。

其五、穿衣的件数必须是单数,诸如五件、七件、九件、十一件之内的衣服等,即使是富贵人家,也不能穿十三件衣服,民间认为,逝者穿十三件衣服不吉利,因为一年只有十二个月,而十三个月则多了一个月,如果穿十三件寿衣,则会被认为家中还要死一个人。

其六、死者的枕头不能太高,据传枕头高了,可以看见路上的行人,这样死者会问候的,被问候的人会生病的。

其七、要割断停尸时拴在双脚上的线绳,入殓以后,要用红布把棺材口全部封上,只在死人的头部剪一个口子。在最后盖上棺盖的时候,死者手上两个在去西天路上打狗用的馒头,需取出扔在门外。

其八、棺材的盖子还需留上一个口子,这是为了方便孝子和亲朋好友们在临出殡前,瞻仰死者遗容,直到出殡时这个口子才能封闭。

最后、如果死者死于家门之外,入殓时必须在屋外,用篷布遮住棺材,以免死者“见天”。

发灵时,棺材上面要搭一床红被子(辟邪),绑一只红公鸡(为逝者指引阴世的路)。

农村传闻:入殓

入殓指的是人死后装入棺中 ,也称谓之“大殓”,有些地方称之为“入殓”。入殓在农村算是大师,都会找白事执宾,丝毫不容差错。

旧时人死后 ,寿衣穿戴齐整 ,待阴阳先生、探丧者走后 ,亲属用被单将死者的脸盖上 ,这便是小殓 。小殓完毕 ,一般是死者亡故三天以后 ,在阴阳先生挑选好的时辰入殓 。入殓前 ,死者的儿女按长幼次序排列成行,为死者净面 。一般用棉球在脸盆里象征性地蘸一下,再在死者脸上虚晃几下 ,同时喊道“爹(或娘) ,给你净面啦!”净面之后,需请最近的亲友瞻仰遗容 ,向遗体告别 。如果死者是女的 ,一定要有娘家人在场 ,有的地方得不到老舅的首肯不能入殓 。

抬尸入棺时 ,都是孝子抬头 ,别人或抬手足 ,或抬腰腿。有的地方犯属相的人不能做此事。一般是正四七十月,忌虎猴蛇猪;二五八冬 ,忌鼠马兔雉;三六九腊,忌龙狗牛羊 ,但孝子不计犯相之嫌。将死人放入棺材后 ,再将其在世时喜爱的古玩、珠宝、玉器、书画、衣物等东西放入棺内 ,但不许放皮衣 ,怕死者来世脱胎为兽类 。其后要钉棺盖 ,山东等地要用七根钉子钉住 。随后在棺材前烧纸、点灯、上供、痛哭,大殓才算告成 。

我的爷爷,是一名乡村“入殓师”

我爷爷名叫程德海,今年79岁,他是我们村庄目前唯一的入殓师,他从1980年开始,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屈指算来,已经有着42年的工作经验,当然,爷爷不像殡仪馆的那些“入殓师”那样,受过专业的训练,而爷爷则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完成逝者的入殓工作。

说起我爷爷的名字,村里的大人小孩都知道,因为,只要村里有人离开这个世界,就会有爷爷的身影出现。

乡村入殓师,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行当,给人的感觉是严肃、沉重、高冷,甚至有些恐怖的工作。但在生活中,爷爷却是一个热情洋溢的人,他特别喜欢孩子,平时给乡邻们干活,从来不偷奸耍滑,故而深受大家的喜爱。

其实,爷爷做“入殓师”,纯属偶然。那是1980年3月,本家的三爷爷,因为误食毒蘑菇身亡,因为事发比较突然,当时村里那位年长的入殓师,去安徽砀山那边走亲戚,于是,一向勤快的爷爷被人仓促中推荐上位。

殊不知,这一做竟然成了他后半生的职业。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村庄里有人寿终正寝,逝者的家属肯定会在第一时间里跑来叫爷爷,有时是在夜间,有时是在上午,有时是在田间干活时,有时是在赶集的途中,爷爷的任务就是帮忙给去世的人“穿寿衣”。

有一年的五月,我出于好奇,曾尾随着爷爷亲临过现场一次。

当时爷爷操作的大致流程是这样的:他到那里后,先让逝者的亲人把老人要穿的寿衣和内衣拿过来,放在一边。爷爷这时,会用剪刀剪开逝者的秋衣,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温水,用毛巾仔细地擦拭。

待一切就绪之后,爷爷会将逝者的遗体,自然地放好,然后,爷爷给逝者穿好贴身的衣服和寿衣,再招呼前来帮忙的人,一起把遗体抬到堂屋当门的灵床上。然后,再在特定的时间放入棺木中。

同时,爷爷也会交代逝者的子孙如何守灵、如何料理各种事情,这样,为逝者的入殓才算告一段落。

在面对生命的消逝时,逝者家人和亲朋的哭泣声总是不绝于耳,而第一个让人节哀的总是爷爷。不仅仅是他的声音具有一种震慑性的威力,让人们都信服于他,更重要的是他的声音有种特别的力量,即让人浮躁不安的心情能迅速安静下来。

对很多人而言,接触死者是件很晦气的事情,人们尽量敬而远之。除了触摸死者的遗体之外,海要忙活好几个小时,但爷爷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不管一个人再伟大,在生命的终点,他都要和入殓师相遇。

在农村,做入殓师,完全是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报酬的,有些讲究的人家,会在葬礼结束之后,给爷爷送来几包烟或两瓶酒。

听爷爷说,做一个乡村入殓师,完全比想象中的难度要大的多,尤其是遇到特俗情况时,有些尸体让人看了三天都吃不下饭去。

那是1997年的暑假,我们村西头的一位大爷爷在河里洗澡时,被杂草缠绕,不慎淹死,为此,村里人组织多人打捞,都徒劳无功。

大概是第四天的早上,一个放羊的人看到了大爷爷漂在河面的遗体。当时尸体已经发臭,拉到家的时候,苍蝇乱飞,上面已经爬满了蛆虫。

村里人都捂着鼻子,远远地站着,就连大爷爷的孩子都不愿意靠近。这时爷爷让人买来十斤散装白酒,悉数倾洒在大爷爷的遗体上,然后,慢慢脱去了他的衣服,并洗净他身体上的污物。

由于尸体已经腐败,寿衣已经穿不上了,于是爷爷用一团团棉布,将大爷爷的 身体擦干,再用一床新薄棉被将大爷爷的遗体包裹起来,勉强放入了冰棺中。

如果不是爷爷在场,大爷爷的葬礼真的不知该如何收场,后来大奶奶只要谈起此事,就会忍不住地说:“那次多亏了德海兄弟,那真的是一辈子的恩情!”

爷爷听了,只是轻轻一笑。连连回应:“都是乡里乡亲的,应该的,应该的!”

还有一次入殓,让爷爷记忆犹新,2001年9月,村里一位大娘和老公吵架,结果他一气之下,喝下了剧毒农药,后来虽然被拉到医院洗胃,但最终还是没能救回一命。

爷爷得知大娘被拉回家的消息后,午饭也没来得及吃,他就赶忙跑到房间,换上鞋子后,急匆匆地往大娘家奔去,奶奶在后面说:“你跑那么快干啥,吃好饭再去也不晚啊。”但爷爷却充耳不闻,因为他觉得那就是自己的职责。

爷爷给大娘换衣服穿寿衣时,农药味弥漫着整个房间,尽管爷爷十分留心,但也弄得浑身都是血水,但他一点也不嫌弃,还是非常耐心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当爷爷回到家时,已是下午四点多了,他洗好换好衣服之后,就要领着我去邻村去换烧饼,奶奶看到后就对爷爷大声说:“你这刚碰过死人的手,不要摸我孙女,晦气!”

而爷爷却不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对奶奶说:“你说,把一个人体面地送走,这渡人渡己的事,你说说到底哪里晦气?

此时的奶奶不再说话,拿起锄头,径直往田间去了。

爷爷作为入殓师,他对所有的逝者都是一视同仁,在2004年,村里一位“五保户”去世,他无儿无女,去世两天后才被人发现,爷爷觉得他可怜,让我奶奶给他买一套寿衣。

爷爷也是认认真真地给他穿好,妥善地完成了所有的流程,然后在村领导的安排下进行火化,葬礼一样也搞得比较隆重。

爷爷说,不管一个人在世的日子,生活轨迹如何,到了人生的终点,总得要报以善良的心,好好送他一程。

每个人都惧怕死亡,而每个人都会死亡。曾经多次给人入殓的爷爷,生命也在一天天走上人生的终点。如今,村里没有人因为爷爷这个拿不上桌面的职业,而轻视他,相反,谁家有事总会想到爷爷,甚至连家庭出现矛盾,也会让爷爷过去帮忙调停。

在爷爷人生的暮年,我默默为他祝福……

逝者穿戴入殓,需要戴帽子吗?

家有丧事,逝者戴不戴帽子,各地习俗不同。戴有戴的说法,不戴也有不戴的理由。我们结合丧礼规范文本的规定,讨论一下这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秦汉之前,人头上没有帽子,头上有的叫冠

中国第一部字典叫《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的。《说文解字》里没有“帽”字。但《说文解字》里有“冃”字,释义为:“小儿蛮夷头衣也。”“帽”字就是参照“冃”字造出的字。就是说,“帽”是后起字,秦汉之后才有,到楷书里才定型。

所以,中国古代,人是没有帽子的,即没有像现在这种款式的帽子。古人戴在头上的东西叫“冠”。但冠与帽子的差异很大。冠是标志人身份的,诸侯天子头上戴的叫“冕”,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头上戴的叫“弁”,一般庶民百姓没资格戴冠,所以叫黔首。中学课本就有贾谊的《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黔是黑的意思,黔首就是一个一个没有戴冠的黑黑的头。

2、古人续发不剪发,头发很多很长,戴帽子是很麻烦的事情

我国古代,人是不剪发的,而是续发。《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将头发与孝道相关联。就是说,头发不是生活问题,而是社会层面的德化问题。这就大了。

但随着年龄增长,头发越来越长,需要处理。青少年时期,男孩将头发笼在头顶扎起来,叫“总角”,形状上小下大,像个“小”字,所以小男孩叫“小子”。女孩在头顶将头发左右两边各扎一角,形状像“丫”,所以女孩称为“丫头”。

成年以后,男子束发向上、加冠、用笄,标志成年;女子将头发笼于后脑,加笄,标志成年,可以婚配。《仪礼—士冠礼》就是专门讲加冠礼的。明清之前,冠礼是重要的礼仪制度。加冠是男人的专利,女人是不戴冠的。男子必须行“冠礼”之后,才能结婚,这是基本规定。

3、冠与帽子是根本不同的

古时候的“冠”都有一项基本功能,即固定头发。由于不剪发,头发很多很长,所以,古代人的冠都很大很长。后世讲“高帽子”,其实就是古时候的冠。因为“冠”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的,所以俗语中有“戴高帽子”的说法,恭维人的话。

古典社会条件下,不管男人女人,都用笄。笄是束发用的,就是固定头发用的,有木质的、竹质的、金属质的。女人用笄叫簪,男人用笄叫弱。所以,男人二十束发叫弱冠,女人十五束发叫及笄。

皇上头上戴的是皇冠,娘娘头上戴的是凤冠,官老爷头上戴的是乌纱,当兵的头上戴的是盔,一般老百姓头上戴的是头巾。

凤冠

4、规范丧礼是没有帽子的,即逝者不戴冠

《仪礼-士丧礼》有:“鬠笄用桑,长四寸,中。” 鬠即髺,束发的意思。郑玄注说:“桑之为言,丧也。用为笄,取其名也。长四寸,不冠故也。笄之中央以安发。” 贾公彦疏讲:“云‘长四寸,不冠故也’者,凡笄有二种:一是安发之笄,男子、妇人俱有,即此笄是也;一是为冠笄、皮弁笄、爵弁笄,唯男子有而妇人无也。此二笄皆长,不唯四寸而已。今此笄四寸者,仅取人髻而已,以其男子不冠,冠则笄长矣。此注及下注知逝者不冠者,下记云:‘其母之丧,鬠无笄。’注云:‘无笄,犹丈夫之不冠也。’以此言之,生时男子冠,妇人笄。今死妇人不笄,则知男子亦不冠也。”

就是说,丧礼规范文本《仪礼》明确规定,对逝者穿戴入殓不用冠。

归结一下:冠就是帽子。丧事从古,所以逝者不戴帽子。

推进文明殡葬 需要加强执法监督

近期,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的话题,成为街头巷尾市民群众热议的话题。对于如何推进移风易俗,转变市民观念,昨日,记者受邀参加城厢街道湘湖社区组织召开的推进文明殡葬座谈会。会上,数十位居民代表积极为推进文明殡葬献计献策。

  不少居民表示,如今的丧葬习惯,敲敲打打,噪声污染严重。“每次社区里面有老人过世,敲敲打打,喇叭声一阵高过一阵,好几个晚上别想睡觉。”吴大伯说。不仅如此,高额的殡葬花费已经成为居民们的负担。据湘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孙革命介绍,湘湖社区现有原住户2540户,据不完全统计,按照如今的丧事标准来看,社区内白馆一年办理白事280场,一年办白事总花费2000万元。其中,光焚烧丧葬用品就要花费200万元。折算至一户人家,办一场白事将近15万元。高昂的丧葬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已然成为负担。“如今殡葬规模也搞攀比,风风光光、热热闹闹才能够代表子女的孝顺,不办丧事就是不孝。”何大伯说。

  座谈会上,居民代表们希望尽快改变这一现象。大家认为,推进文明殡葬,必须要有政府有关部门强有力的执法保障作为支撑,要加强对高音喇叭、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的整治,要健全白馆的使用规章流程,切实加强对殡葬服务尤其是殡葬“一条龙”服务企业的监管力度,整顿殡葬用品市场,下力气打击“假僧假道”。

  居民们表示,要积极宣传厚养薄葬的理念,杜绝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湘湖社区制定楼道公约,对于简单处理丧事的居民予以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能够让居民进行文明殡葬,用鲜花、植树来代替繁琐的丧葬陋习。”孙革命说。

  推进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努力,需要加大刚性执法力度,也离不开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在老人生前多尽孝,多一些生前关爱,少一些逝后遗憾,让厚养薄葬成为社会新风尚。